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徐熙萍 黄珂)10月24日至26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2025)在湖北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湖北师范大学、我校、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生态文明研究专业委员会、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主办。来自我校、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社科院、湖北师范大学等3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两百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研讨会聚焦“十五五”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建设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展开了深入研讨。开幕式由湖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院长沈燕主持。

湖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爱龙教授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强调了本次会议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邓宏兵教授及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会长彭智敏研究员分别致辞,共同表达了对深化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研究的期待。
大会主题报告由华中科技大学宋德勇教授和我校白永亮教授分别主持,8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湖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秦尊文提出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打造全国新增长极;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龚勤林教授主张构建政府—企业—高校—院所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以制度创新打破行政壁垒,提升长江经济带整体效能;西南大学涂建军教授强调以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在三大城市群率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我校李会琴教授基于长三角实证,论证了农文旅融合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县域共同富裕进程中效果显著,大有可为;昆明理工大学杨红娟教授建议对民族地区易地搬迁农户建立长效帮扶与差异化支持,确保“稳得住、能致富”;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邓晓军教授剖析新质生产力对流动人口的就业提质与替代风险,呼吁完善社会保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田艳平教授提出数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数字基建,打造智慧乡村;湖北师范大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聂亚珍教授呼吁建立更高层级协调机制,破解行政壁垒,推动武鄂黄黄协同与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第三届长江经济带发展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长江经济带专委会,和支点建设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深度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三个高层论坛同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