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研究 > 工作动态 > 正文

高校治理研究中心建设研讨会召开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01 点击次数:

2022527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校治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建设研讨会在东区教学综合楼A701会议室召开。学校党委书记、研究中心主任黄晓玫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郑宁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法制专业委员会理事陶光胜博士出席,学校办公室主任侯志军教授,中心副主任、教育研究院院长柯佑祥教授,中心执行副主任、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徐绍红副研究员,中部知光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林波副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宋冬冬副教授、地大附属学校高级教师王继红、国际教育学院孙博文,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蒋洪池教授、副院长刘陈陵副教授、教育学系主任陈翠荣教授,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陈彪、副处长周延菲,教育研究院教职工代表等参加会议。

中心副主任、教育研究院院长柯佑祥教授主持会议。

学校党委书记、中心主任黄晓玫向郑宁副研究员和陶光胜博士颁发特聘研究员聘书。

中心执行副主任、我处处长徐绍红从建设背景、目标定位、研究方向、工作计划四个方面汇报研究中心建设思路。中心挂靠教育研究院,由教育研究院和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及相关学院、处室共建。中心将以高等教育治理领域的公共政策、法律法规及其实施和评估为研究对象,整合多学科力量,开展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国家提供有关高校相关政策制定、立法和政策与法规实施的咨询、服务和建议,努力发挥智库作用,力争用十年时间将中心建成国内知名的高校治理研究智库以及具有广泛、稳定国际交流及合作网络的高水平研究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郑宁研究员介绍了该校经验。郑宁研究员表示,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治理研究中心建设非常重视多学科交叉研究,聚焦四点开展工作:聚焦教育立法,组织专家围绕教育立法进行研讨;聚焦高端论坛,举办相关主题的论坛、研讨会,汇聚国内相关专家进言献策;聚焦咨政建议,为教育部相关政策规章出台提供依据、支撑;聚焦中心特色工作,包括建设特色案例库、建立教育治理评价指数、出版学校治理现代化丛书、启动百校十年观察项目等。

交流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学术骨干踊跃发言。学校办公室主任侯志军教授认为,要充分借鉴华师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基础加强交流讨论,建设有活力有影响力的智库。重点回答好投入产出、建设机制等问题,保持定力,机制上要更加灵活,建设柔性的组织形式,通过开放发展聚集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

公共管理学院宋冬冬副教授围绕依法治校研究方向发言。他认为,要以法治为引领,促进高校治理高质量发展,将法制思想贯穿于教学、育人、科研和学校管理各环,加强依法治校制度建设,树立大学章程的权威;制定大学治理体系的总体设计方案,完善高校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监督执行制度;要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制定相应的权益保障制度;要完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有效梳理法律风险清单,有效化解、处理外部法律事务。他还就中心的建设提出系列具体建议。


中部知光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林波副研究员介绍了公司运营现状,表示下一步希望借助中心建设,加强资产管理运营、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理论、产业政策与管理办法等方面的研究,强化在产学研融合、知识产权与科研成果转化政策研究方面的交流合作。

学校附校高级教师王继红老师表示,当前国家积极推动小学课程改革,下一步将就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如何融合积极开展交流探讨。


华中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副主任陶光胜博士认为,中心建设需要做到“四个好”,即好的领导、好的队伍、好的方向、好的定位。积极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争取外部资源,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开放协同、涵盖多学科的优秀科研队伍,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面向部委需求的同时,也要服务学校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成教育治理的智库、教育部门决策前的先锋和办学治校的参谋机构。

国际教育学院孙博文,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蒋洪池教授、副院长刘陈陵副教授、教育学系主任陈翠荣教授就研究方向、特色化工作、团队建设、建设定位和措施等问题提出了许多中肯且有建设性的意见。


黄晓玫书记总结讲话。她指出,从国家部委需要和学校自身办学需求出发,中心建设都十分有意义。本次研讨会只是高校治理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的初次探讨,建设思路和工作计划还要进一步深化、细化,充分凸显建设特色。她强调,教育研究院和学校相关学科是高校治理研究中心建设发展的基础,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积极争取校外资源,加强中心建设。她希望,校内外各方面力量在这个平台共同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为大学治理、教育治理贡献才智,真正把研究中心建设成为重要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