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来主要是看望恩师,我能有今天的成绩,要感谢导师的培养和母校实行的全额资助博士生制度改革啊!”近日,作为郑州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现已在河北工程大学任教的姚春霞博士充满感激地告诉记者。
作为一所地方“211工程”高校,郑州大学从2008年起推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推进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以科研经费资助为引导的导师资助制,首次实行导师全额资助博士生制度,4年来的探索实践使师生双方均受益,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评聘博导要论资排辈,青年才俊很难有当博导的机会;导师缺乏招生自主权;博士生待遇差,严重影响学习和科研积极性……面对以往研究生培养机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2008年,郑州大学从全额资助博士生导师制入手进行改革。学校拿出了5个全额资助博士生的招生指标,申请获准的博士生导师需从自己的科研经费中一次性支付所招博士生4年的全额奖学金。全校有33名教师踊跃申报。基础医学院年仅38岁的副教授臧明玺,凭借一项“863计划”研究项目成功申请到了一名全额资助博士生的招生指标,成为郑州大学第一位副教授职称的博士生导师。
此后,郑州大学每年逐步扩大全额资助博士生的招生指标,到2011年,学校共招收37名全额资助的博士生,从120多名申请教师中遴选了34名教授、3名副教授担任其导师。一批卓有成就的中青年导师“冒”了出来,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带领博士生们承担着“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高水平科研项目,博士生们也在理论学习和科研中锻炼成长起来。
今年6月,首批全额资助的博士生中有4人毕业,科研水平均高于同届博士生的平均水平。由数学系教师任景莉指导的基础数学专业的博士生程志波,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收录9篇。这个曾是“专升本”的博士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全额资助政策,我可能早就弃学工作了。”如今,小程已在河南省一所高校任教。由臧明玺指导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博士生姚春霞,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收录3篇,影响因子累计达到6.6。
据郑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关绍康介绍,导师全额资助博士生制度的尝试初步见效后,学校将全额资助博士生的招生指标由过去每年5到10个扩大为每年30到50个。学校规定,凡主持国家级高水平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充足、能较好履行导师职责的教师,包括现有的博士生导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以上的在岗教师,均可申请全额资助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并按要求从本人科研经费中一次性支付所招博士生的“三助奖学金”,标准与当年学校博士生助研奖学金相同。受到导师全额资助的博士生,不仅能在前两个学年按照学校统一标准得到奖学金的资助,而且在后两个学年里还能在统一标准基础上每人每年上浮4000元,也就是说,全额资助博士生的奖学金后两年要比其他博士生高,能达到一年1.6万元,实现了“年薪”过万元。
刚开始改革时,一部分教师认为不该拿导师的经费为研究生发补助。但曾在国外学习过的任景莉认为,学校这样的做法是与国际接轨的。她说:“2008年,我正在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项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急需招收博士生。学校当时刚刚开始设立全额资助博士生导师岗位,我非常幸运地中选并招到了一名博士生。这名博士生在参与我的课题研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2010年,我又申请了一个全额资助博士生的招生指标。通过科研和博士生培养的结合,我也是这项改革的受益者。”
全额资助制的建立改善了博士生的生活条件,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科研的积极性。他们主动承担助研、助教或助管工作,真正成为导师的得力助手。此外,郑州大学对博士生导师也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在招生录取方式上除了普通招考外,还采取了导师认定制。导师在录取学生时,可以按照自己的课题和研究方向择优选择考生。
近日,郑州大学又出台《郑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认定办法》。学校规定,从今年开始,对现已具有博导资格的所有教师重新进行资格认定,取得招生资格方可招收博士生。郑州大学副校长王宗敏表示,博士生导师岗位认定这一举措,就是要进一步淡化博导的头衔和身份观念,打破导师终身制的“铁饭碗”,增强博士生导师的岗位职责意识,真正实现动态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