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首页 > 战略规划 > 他山之石 > 正文

努力开创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

作者: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7-11-17 点击次数: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林蕙青

    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大会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等新论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目标,对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当前,我们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做好贯彻结合融入,努力开创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

一、立足新时代,担负新使命

    地位决定使命,使命引领未来。十九大报告面向新时代,对全党、全社会、全教育战线提出,建设教育强国,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报告从国家发展、国际竞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中心这四个战略维度把教育的地位、作用和使命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为教育发展明确了新的历史坐标。从国家发展坐标看,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在国家各项事业中,教育必须优先发展,先行先导。从国际竞争坐标看,我国教育已经走上了世界舞台,我们面临的竞争是国际竞争,教育强国是国际比较中的强国,这就更需要我们坚定教育自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从现代化建设坐标看,教育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支撑实现国家现代化。从人民中心坐标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党和人民赋予教育沉甸甸的时代使命,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到使命神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二、聚焦新任务,把握新要求

    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对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最突出的感受就是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立足于人民群众对更加平衡更加充分教育的新需求,任务要求更高、更硬、更紧迫。从高等教育看,聚焦于五大新任务,这些任务个个都体现了新时代新阶段的新特征,个个都有刚性、规定性、施工性要求。准确把握好这些新变化,有利于我们更好落实新任务。一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于“落实”,进一步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的中心地位,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二是素质教育聚焦于“发展”,使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全面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三是教育公平聚焦于“推进”,科学配置资源,着力补齐短板,完善制度设计,切实保障全体受教育者的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过程公平。四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聚焦于“加快”,大力推动一批高校和学科进入国际前列,引领中国高等教育实力的整体提升,增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塑造力。五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聚焦于“实现”,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统筹高等教育结构、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形成中国特色高校质量文化,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成好这些任务,解决好这些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必将又一次实现“质”的飞跃。

三、实干新征程,打赢攻坚战

    使命明确,任务清晰,蓝图绘就,吹响了新征程的冲锋号。按照十九大要求,按照部党组的部署,我们必须有新作为,举全战线之力,啃下硬骨头,打赢攻坚战,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一是打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攻坚战。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的要求,抓好抓实标准、专业、课堂、教师这四个提升培养能力的关键要素。发布实施所有专业类国家质量标准,以“国标”引领、规范、指导高校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优化高校专业结构,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专业。发布实施加强高校课堂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指导意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人才培养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努力提升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建立健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推动实施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加强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努力造就潜心教书育人的“四有”教师队伍。

    二是打赢推进高等教育公平攻坚战。公平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推进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和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三大工程,按照“一省一策、一校一案”制订工作方案,精准发力,推动这些中西部高校办学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建立完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保障机制,开辟农村优秀学生进入重点高校的新渠道,实施这些学生入校后的“成才辅助”计划,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支持体系。

    三是打赢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攻坚战。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燎原计划”,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扩大覆盖面、推向新高度,形成燎原之势,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劲的支持力量和活力源泉。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变轨超车”计划,推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着力发展在线开放课程,创新教育形态、重塑教学流程,以教育信息化助推高等教育现代化,在国际上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变轨超车”。

    四是打赢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攻坚战。进一步突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深化从入口、过程到出口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推进选拔机制改革,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着力于保持方向定力、不断破解新问题;着力于瞄准“教—考—招”各个环节进行链条式整体改革,引导中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撬动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于逐步扩大改革省份,2020年实现高考综合改革全局意义上的实施落地。推进培养机制改革,完善、发展协同育人机制,大力推进科教协同、产教协同、医教协同、部委协同等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更加紧密结合,实现更多社会优质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在文、理、工、农、医、教各专业领域,建设一批示范引领基地,引领带动高等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形成全局性改革成效。推进评价机制改革,建立学生中心、结果导向、持续改进的质量理念和文化,完善高校自评、院校评估、动态监测、专业认证、国际评估“五位一体”的质量评价体系,激发高校质量建设的内生动力,构建与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等教育强国相适应的质量保障体系。

    五是打赢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攻坚战。全面落实十九大“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围绕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目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向重点领域、重大工程、新兴产业等输送高校毕业生。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优化大学生创业市场环境、政策支撑和服务支持,鼓励更多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唱响基层就业主旋律,主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实施好一系列高校毕业生赴农村、基层就业项目,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扶贫开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在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中成长成才。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大力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引导更多优秀大学生投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国家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需求,培养和推送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前进号角。我们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部党组的决策部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以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全力以赴写好“奋进之笔”,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