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近年来,上海市着力探索做精思想政治理论课之“盐”、做鲜“课程思政”之“汤”、做强思想政治教师之“厨”,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做精思想政治理论课之“盐”,使理想信念教育“叫好又叫座”。出台马克思主义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专项行动计划,每年投入近1亿元,支持2个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15个市级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学位点建设,打造研究、诠释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战斗堡垒。构建实施“4+1+X”思政课教学体系,其中“4+1”是“规定动作”,“4”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1”指形势与政策课,要求高校严格按照中央要求落实教学内容,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讲出特色。比如,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研究型高校重点宣讲改革开放40年成就,树立学生“中国行、我也行”的自信,实现领军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高校重点加强国情教育,树立学生服务基层、扎根一线的志向,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X”是“自选动作”,要求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开设“中国系列”选修课,形成“一校一特色”格局,成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有效载体。
做鲜“课程思政”之“汤”,使专业课程教学“好喝有营养”。出台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专项计划,给予各高校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使课程思政理念、育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指导高校成立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推进落实。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构建以思政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为支撑、专业课为辐射的“三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积极发挥各类专业课程育人功能,让所有课都上出“思政味”,所有任课教师都挑起“思政担”。针对人文社科类专业,着力把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针对理工类专业,在传统讲解数理原理和方程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探寻发现这些原理的思维历程,把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教育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结合,切实提升育人水平。
做强任课教师之“厨”,使思想政治教育“厨师”技高有动力。建立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联系高校制度,市委书记、市长带头进高校为学生讲授国家形势政策,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上讲台成为常态,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实施教师教学激励计划,把教授为本科生主讲核心课和基础课作为高校制度性安排,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构建市、校两级联动培训体系,市级层面负责研制培训方案、开发培训教材,并对1000名专业课骨干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各高校开展针对性校本研修与培训,强化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